豫章(南昌)虔化(宁都)的西北部有一个边陲古镇小布,因与三市接壤,且水路发达,可直通赣江。从吴国(春秋朝代)以来,聚集了各地前来经商的商人定居。北宋真宗期间,天下太平,有“咸平之治”之称号,南方各处经济繁盛,小布至始建阜,形成了以小布为中心的重要商埠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
小布码头的物资陆路转达至吉安永丰藤田一带,是有商贩用人力与马匹转运,中途经由上潮源头岭脚下打尖处,有一群客栈(现保留部分旧址),翻过一座海拔885米的卢峰岭,就到达吉安地界。
卢峰岭古驿道,是从岭脚下客栈始发,至山顶的一段2200米羊肠爬坡小路,一经雨雪天气,客商行走极为不便,且经常有连人带货翻车事故,鉴于这种状况,公元1020年8月,小布商会王姓会长主持,邀集小布的商家讨论,决定筹资兴建岭脚下至山顶的石级小道,同时兴建山顶古亭,总共筹资525两银钱,由上潮居住的郭姓商人负责实施。公元1021年年底,历时15个月,总长2200余米的商道完工,小道宽1米至2米之间,中途配有休息石板,同时在山顶配建古亭,亭子轻盈俊美,高4.8米、宽6米、长7.8米,取名“云驻亭”。竣工后商会结算,还剩40两银钱,经商量,转由郭姓商人负责筹资(卢斜坝湾里李百万出资50两银子)新建上潮至东韶洛口途中的牛角湾拱桥,拱桥全长32米、宽3.7米,整体跨度21米,桥顶厚0.4米,于次年10月竣工,至此,上潮至永丰及上潮至东韶洛口商道整体提升完成,方便了小布至吉安抚州的商人进行商贸交易,也方便了当时官方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送达,慢慢形成了现在的“卢峰岭古驿道”旧址。
时光流转,至本世纪初,,为了方便小布与永丰两地的人文文化交流及资源运输,同时卢峰岭一带山林开发,陆续新修了通往永丰的公路,与古驿道相重复处被公路覆盖,现保存完好的仅剩1000米左右,但曾经的古驿道的人马穿梭之繁华依稀可见,山顶的古亭依然矗立于峰顶、山下的牛角湾古桥也保存完好。
时代总在发展,可历史的沧桑印记,是一部厚重的史书,当我们踏步古驿道,顺着石阶拾级而上,“云驻亭”还是那么的坚毅沧桑,当我们站在牛角湾古古桥之高处,沐浴着初秋的晚风,依稀听见她们在诉说悠悠小布史,她告诉我们“从哪里来,该往哪里去......”,她告诉我们,尊崇历史文化、尊崇自然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。
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,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,需要载体。悠久的文化,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,例如风俗、习惯、传统表演艺术、古遗址、古建筑等之上的。留存与理解文化遗产,其意义也关乎未来。其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,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。小布的“红色苏区文化”,就是承载于小布传统包容与多样性对外沟通接触文化的基础上,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“红色”文化,根植于小布,才更具有根基、底蕴、特色和生命力。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,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,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,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。
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,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。继承和发展、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。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,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,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。